靶向测序
靶向测序(Target region sequencing),也称目标区域测序,是利用PCR或探针杂交的方法对感兴趣的基因组区域进行捕获和富集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的一种技术手段,它能针对目的基因组区域进行遗传变异位点检测,获得指定目标区域的变异信息。
与传统的一代测序、全基因组测序以及全外显子测序相比,目标区域测序能够获得更深的覆盖度和更高的数据准确性,提高了对目标区域的检测效率。同时缩短了研究周期、降低了测序成本,适合对大量样本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和验证疾病相关的候选基因或相关位点,在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流程

结果展示

案例解析——靶向测序发现神经发育紊乱相关基因
破坏性的基因突变可引起神经发育紊乱(neurodevelopmental-disorder ,NDDs),但与之相关的致病基因仍未能确定。这项研究中,作者对11730例神经发育紊乱(包括自闭症、智力缺陷、智力发育迟缓)病例的208个NDD风险基因的编码和拼接区域进行了靶向测序,并与2867例正常对照样本对比,鉴定出91个相关基因,其中包括38个新发现的、存在大量新发突变或个别突变的NDD基因。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和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ID)都与基因突变相关,在这里作者发现有25个基因与与孤独症的关联比智力障碍更密切,并据此绘制了IQ>100的高智商孤独症相关的网络。

筛选突变基因:LGD筛选基因破坏发生的概率获得了68个基因,MIS30筛选突变致病的可能性获得27个基因。

筛选出在孤独症(ASD)和智力障碍(ID)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参考文献
Stessman H A F, Bo X, Coe B P, et al. Targeted sequencing identifies 91 neurodevelopmental-disorder risk genes with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disability biases[J]. Nature Genetics, 2017.